top of page

欲了解更多繁體中文的研究,請點擊這裡

28. Jesus The Way

28. 耶稣是回归父神的唯一道路

暖身問題:當你覺得低潮的時候,你前往何處得到鼓勵和安慰?你比較喜歡獨自一人或者和其他人在一起?你如何為自己打氣,好叫你重新快樂起來?

 

耶穌說:「你們心裡不要難過,你們應當信神,也應當信我。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的地方;如果沒有,我怎麼會告訴你們我去是要為你們預備地方呢?我若去為你們預備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好使我在哪裡,你們也在那裡。我去的地方,你們知道那條路。」多馬說:「主啊,我們不知道祢去的地方,怎能知道那條路呢?」耶穌對他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如果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如果你們認識我,就必認識我的父;從今以後,你們認識祂,並且看見了祂。」腓力說:「主啊,請把父顯示給我們,我們就滿足了。」耶穌說:「腓力,我跟你們在一起這麼久了,你還不認識我嗎?那看見我的,就是看見了父,你怎麼還說『把父顯示給我們』呢?你不信我是在父裡面,父是在我裡面嗎?我對你們說的話,不是憑著自己說的,而是住在我裡面的父作祂自己的事。你們應當信我是在父裡面,父是在我裡面;不然,也要因我所作的而相信。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並且要作比這些更大的,因為我往父那裡去。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甚麼,我必定成全,使父在子的身上得著榮耀。你們若奉我的名向我求甚麼,我必定成全。」(約十四1-14)

 

每個人在神家裡都有住的地方

 

聖經拉丁文譯本,是第十二世紀時由史蒂芬ž朗斯頓加以分章;不幸的是,這樣分出來的約翰福音第十四章,似乎並沒有分得很恰當,以致於我們今日讀這章經文時,會不太容易瞭解經文的全面意義。最好的作法就是不去管這種傳統的分章法,先從耶穌基督的逾越節晚筵開始想起,才能夠讓我們明白祂這些門徒在這時刻所面對的困境,而曉得為甚麼耶穌一開頭就必須安慰他們:你們心裡不要難過,你們應當信神,也應當信我。耶穌在稍前告訴過他們:「孩子們啊,我跟你們在一起的時候不多了。」(約十三33) 祂另外更告訴彼得,在當夜雞叫之前,他必定三次不認祂。你能夠想像得到這群斜坐在筵席桌邊的門徒,他們的心情會有多沉重、多難受、多憂愁嗎?彼得在他們當中被公認為是忠心與勇敢的信徒,沒有一個人能夠想像得到,竟然彼得也會不認耶穌,這種打擊幾乎叫整個團隊的士氣面臨崩潰的邊緣,讓大家的心情壞到了極點。如今我們是在一切事情都已發生之後,才來讀這些故事,因此基本上難以感受得到那天晚上,那種緊張懸疑的氣氛。很可能他們當中的每個人,都會擔心著到底會有怎麼樣的厄運和壓力迅速地降臨到他們身上?他們很快就得面對哪些危險?他們會害怕自己是否會在即將到來的災難中被壓垮。在這一切疑慮之上,他們真的無法明白耶穌所說:「我去的地方,你們現在不能跟著我去,但後來卻要跟著我去」(約十三36),到底是甚麼意思!只有耶穌基督、祂這個神而人者,能償付全人類的罪債,好把世人贖回,叫他們歸向神、得永生。祂就好像開路先鋒,早大家先走一步;好叫眾門徒在各自的時間裡,可以跟隨祂的腳蹤而行。經上記著說:

 

但他們沒有一個能把他的兄弟們贖回,或把他們的贖價交給神,(因為人生命的贖價非常昂貴,只好永遠放棄) ,使他們永遠活著,不見朽壞。(詩四十九7-9)

 

沒有任何人能夠償付每一個人身上所背負的罪債。必須要有一位救贖者,就是神祂自己,來獻上犧牲的祭,才能打開一條永生的活路,引領世人歸回父神的家。耶穌細心地告訴門徒:「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的地方;如果沒有,我怎麼會告訴你們我去是要為你們預備地方呢?」祂繼續說:「我若去為你們預備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好使我在哪裡,你們也在那裡。我去的地方,你們知道那條路。」祂想要告訴他們,因為祂一直和他們同在,他們已經知道了那條道路,而且祂就是那條回歸到父神那裡的那條路。門徒似乎無法明白祂這話的意思,而說:「我們不知道祢去的地方,怎能知道那條路呢?」他們拒絕相信或者接受祂所想要傳達給他們的信息。儘管如此,大概就是在這個時候,門徒畢竟終於認清了一個事實,知道老師很快就要離開他們了。正是因為門徒認清了這個事實,他們的心裡就大大難過起來。事實上,他們清楚看見耶穌自己也非常難過。只不過他們不願意去相信或者接受這些事情即將發生。門徒覺得愈來愈明顯,一段最黑暗的時間正迅速地向他們逼近。在這情況下我們就看見耶穌何等的溫柔,因為儘管知道自己馬上就要經歷死亡的折磨和痛苦,祂卻仍一心一意地顧念著門徒,努力想讓他們知道這些痛苦背後所要誕生的喜樂和盼望,好叫他們的心有所預備,得以面對一切的艱難;藉著給他們更多的盼望,來減輕他們的憂愁。

 

當耶穌逐一地注視著餐桌旁的這些門徒,祂將自己的心傾倒在他們身上。祂可以看見自己所說的話正在他們心中攪動,而使得他們非常難過;就拿彼得為例,祂知道彼得絕對無法想像自己怎麼會作出不認耶穌這種事,而大感難受,然而先為彼得打過這預防針後,當這事發生了,他就不至於崩潰,因為彼得會想起祂所說過的話:「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的信心不至失掉。你回頭的時候,要堅固你的弟兄。」(路二十二32) 就這樣,耶穌努力地試圖趁著現在尚未出發前往客西馬尼園,更多堅固他們的心。不論甚麼時候,當我們心中感到難受、有重壓、有恐懼或者對未來沒有把握,甚至當我們覺得天好像就要塌下來似的,那麼我們一定要記得耶穌在這段經文當中所說的:「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的地方!」(約十四2) 耶穌基督似乎溫柔地在彼得耳邊叮囑他,說:「彼得,不管你心中有多絕望;你腦海中閃過甚麼念頭,不管你覺得有多破碎,不管你經歷多大的難處,在天父的家裡,都有你住的地方!」耶穌這句話不只是對彼得說的,也不只是對其餘的門徒說的,而是對歷世歷代我們每一個跟隨祂的人說的。事實上,在每一個世人的靈魂深處,都有著一個共同的渴望,就是想要前往一個更加美好的地方,就如聖經所說:

 

「神使萬事各按其時,成為美好;祂又把永恆的意識放在人的心裡;雖然這樣,人還是不能察覺神自始至終的作為。」(傳三11)

 

你是否記得在你一生中的某個時刻,你曾特別關切人死後還會遭遇些甚麼事情?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況,叫你產生這一方面的想法?請作更深入的解釋。

 

我們靈魂的仇敵,撒但,那位一切說謊者的父,試圖讓我們的眼目單只聚焦於這世界上今生的事物。牠的目的無非是要我們,不去為那些可以存到永遠的事物而活,而只為著這世上轉瞬即逝的物質而活,只為當下而活。牠在歷世歷代透過各式各樣的人,發展出形形色色的哲學理論或者思想主義,目的是要從人類的心思中塗抹掉一切涉及永恆的念頭。好叫人類完全和神永恆的世界隔絕起來,全都如羊走迷,而沒有人會思念他們所來自的永遠家鄉,也沒有人想要歸回父神的家。與此相反,使徒約翰提醒我們:

 

「不要愛世界和世上的東西。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原來世上的一切,就如肉體的私慾,眼目的私慾和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出於父,而是從世界來的。這世界和世上的私慾都要漸漸過去,但那遵行神旨意的卻存到永遠。」(約壹二16-17)

 

據說有名的不可知論者赫胥黎教授(就是他發明「不可知論者」這一名詞並將其用於自身),在他逝世之前改變了他的觀點,並且相信神以及存在一個死後的生命。當他臨終前躺在床上(這是照顧他的護士說的),突然以手肘撐起上半身定睛遙望遠處,彷彿正在聚精會神地觀察著某些別人看不見的場景,然後又跌回枕頭上不斷呢喃地說著:「那麼這是真的了,那麼這是真的了!」(註1:日日與耶穌同行,1996年五、六月號,世界復興運動。)

 

沒錯,人死後的生命確實是真的。耶穌也如此說:「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的地方。」儘管在欽定版的聖經譯本中,是把原來希臘文的monai翻譯成 「豪宅」,可是更精確的翻譯應該只是「住處」或者「房間」。因此在這裡耶穌想要傳達給我們的圖像是:我們將要與父神一起住在祂的家裡,而在祂的家中有許多的房間,足夠我們和祂同住。對於那些居無定所、或者居住環境惡劣的人,這樣的應許乃是莫大的安慰和盼望。記得我們在這裡所說的,乃是在天上會有一個永遠的家鄉,讓我們可以永遠與神同住。當耶穌說:「我去是要為你們預備地方」,請留意不要將祂所說的話誤解為:耶穌乃是一個木匠,會為我們每個人蓋一棟屬物質的房子。被譯為「預備」的希臘字是hetoimazo,其真正的意思是指君王在出發旅行之前,會先差遣使者去作好一切必要的安排,以便君王的旅程可以一路順暢無阻。就像耶穌差派彼得和約翰,說:「你們去為我們預備逾越節的晚餐給我們吃。」「他必指示你們樓上一間布置整齊的大房子,你們就在那裡預備」(路二十二9,12) 中所用「預備」的意思那樣。耶穌基督在不捨中如此與門徒分別,是為了他們,也是為了我們這些歷世歷代的聖徒預備好道路,以便可以跟隨祂回到父神的家。祂比我們早一步而行,就是為要打通那條回到父神家的道路。

 

為了讓我們略窺天堂的奧祕,聖經啟示我們會有一個日子來到,那時天上的耶路撒冷就要降臨,這聖城預備好了,好像打扮整齊等候丈夫的新娘。請注意這時我們要與神同住:

 

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都過去了,海也再沒有了。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從天上由神那裡降下來,預備好了,好像打扮整齊等候丈夫的新娘。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那裡發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要作他們的神。祂要抹去他們的一切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痛苦,因為先前的事都過去了。」(啟二十一1-4)

 

與神同住將是何等美妙,這時祂要抹去我們的一切眼淚,也不再有這世上的悲哀、哭號和痛苦。我相信,神是有意只讓我們略窺天堂的奧祕,不然的話我們當中就會有許多人,在我們的時間未到之前,就急著想要逃離這個世界了。保羅在聖經另外一個地方告訴我們:

 

「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見過,耳朵未曾聽過,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二9)

 

對於我們這些今日在這世界與基督同行的人,就算我們想破了腦袋,也無法揣摩出天堂是如何的美好,然而以後有一天,我們就要親歷其境了。如果你的心因著在這世上所經歷的諸多患難、痛苦而感到哀傷、難過,那麼就讓你的心思意念因著確知將來會有一天,你可以在神的聖所與祂永遠同在這個事實,而得以剛強壯膽。在彼得否認了耶穌基督三次之後,當他想起來主耶穌親自叮囑他的話,在父神的家裡他仍然有地方可住,他心中所感受到的鼓舞,帶給他何等大的安慰與盼望。

 

請留意我們下面所引用的經文,稍後會提到有關聖城新耶路撒冷的龐大體積,以及隨之而來父神的家所包含房間的龐大數目。約翰在啟示錄中記載:

 

拿著七個盛滿著末後七災的碗的七位天使中,有一位走來對我(約翰)說:「你來!我要把新娘,就是羔羊的妻子,指示你。」我在靈裡被那天使帶到一座高大的山上,他把從天上由神那裡降下來的聖城耶路撒冷指示我。這城有神的榮耀,城的光輝好像極貴的寶石,又像晶瑩的碧玉。有高大的城牆,有十二個門,門口有十二位天使,門上寫著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東邊有三個門,南邊有三個門,西邊有三個門,北邊有三個門。城牆有十二座根基,根基上有羔羊的十二使徒的名字。那對我說話的天使拿著一根金的蘆葦,要量那城以及城門和城牆。城是四方的,長寬都一樣。天使用蘆葦量那城,共有12,000斯塔德長,城的長、寬、高都一樣;又量了城牆,約有144肘。天使用的標準,就是人量度的標準。城牆是用碧玉做的,城是用明淨像玻璃的純金做的。城牆的根基是用各樣寶石裝飾的:第一座根基是碧玉,第二座是藍寶石,第三座是瑪瑙,第四座是綠寶石,第五座是紅瑪瑙,第六座是紅寶石,第七座是黃璧璽,第八座是水蒼玉,第九座是紅璧璽,第十座是翡翠,第十一座是紫瑪瑙,第十二座是紫晶。十二個門是十二顆珍珠,每一個門是用一顆珍珠做的。城裡的街道是純金的,好像透明的玻璃。我沒有看見城裡有聖所,因為主全能的神和羔羊就是城的聖所。這城不需要日月照明,因為有神的榮耀照明,而羔羊就是城的燈。列國要藉著城的光行走,地上的眾王要把他們的榮華帶到這城來。城門白天決不關閉。在那裡並沒有黑夜。列國的榮華尊貴都被帶到這城。所有不潔淨的、行可憎的和說謊的,決不可以進入這城。只有名字記在羔羊生命冊上的才可以進去。(啟二十一9-27)

 

在上面有關神為你所建造的家的描述當中,有哪些事情特別吸引你的注意力?

 

城牆的厚度是144肘,即216英呎(約合66公尺),你難以想像吧?更誇張的是,這個新耶路撒冷城的長與寬都是12,000斯塔德,也就是今天的1400英哩(約合2,300公里)。為了讓你對這巨大的數字有點比較具體的印象,我們可以這樣想:如果把這城擺在北美洲大陸,那麼西邊會從加州一直延伸到東邊賓州的阿帕拉契山脈;北邊會從加拿大一直延伸到南邊的墨西哥。面積共計2,000,000平方英哩(約合5, 180,000平方公里)。然而不要忘記:這城高高地矗立起來,衝向太空高達1400英哩(啟二十一16)。如果每一層都寬寬敞敞的有12英呎高,那麼一共就有600,000層。數以億計的人可以住在其中,不僅如此,每個人佔有的面積都還不小,都有好些平方英哩呢!大家可能會想,這種規模的城建在地球上,應該會影響地球軸心的方向吧?所以絕對無法以這城從天上降下來,成為現存地球上的一個城市這樣的概念來加以理解。我們應當留意,新耶路撒冷是在新天新地中(啟二十一1) 。不過這些初步的思考已經足夠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這個未來的居所是如何地寬敞了。有關新耶路撒冷城的進一步討論,可以參考這系列課程的譯者所寫《啟示錄的故事》第60、61篇以及第64、65篇。

 

這個新耶路撒冷城的造型是個正立方體。令人最感訝異的是所羅門王建造的聖殿裡面的至聖所,竟然也是一個正立方體。至聖所「惟有大祭司一年一次獨自進去,並且非帶著血不可,好為自己和人民的愚妄把血獻上。」(來九7) 大祭司是穿過將人與神的面隔開的幔子進入至聖所。耶穌釘在十字架上於臨終前「再大聲呼叫,氣就斷了。忽然,聖所裡的幔子從上到下裂成兩半。」(太二十七51) 其中所指的就是這幔子。至聖所,就是神居住的地方,是一個長寬高均為20肘(約合9公尺)的正立方體。(王上六20)

 

新耶路撒冷城是個像至聖所一般的正立方體,意表如今神已經預備好這個帶著祂臨在的新耶路撒冷,來讓人可以永遠與祂同住。聖經如此總結耶穌基督所成就的救贖,說:「因為基督不是進了人手所作的聖所(那不過是真聖所的表象),而是進到天上,現在替我們顯露在神的面前。祂不必多次把自己獻上,好像大祭司每年帶著不是自己的血進入至聖所一樣。如果這樣,祂從創世以來,就必須受許多次的苦了。可是現在祂在這世代的終結,只顯現一次,把自己作為祭品獻上,好除掉罪。按著定命,人人都要死一次,死後還有審判。照樣,基督為了擔當許多人的罪,也曾經一次把自己獻上;將來祂還要再一次顯現,不是為擔當罪,而是要向那些熱切期待祂的人成全救恩。」(來九24-28) 這樣我們在此所看見的圖畫,表明耶穌基督邀請我們直接進到神真實的臨在,來享受在祂的至聖所裡,與祂和祂的百姓密契的相交,直到永遠。

 

知道當我們死的時候,我們會前往何處,其實正是針對恐懼、憂慮和心情難過的最佳良藥。主耶穌應許:「我若去為你們預備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好使我在哪裡,你們也在那裡。」(約十四3) 如果祂不是完全確定這事,祂就不會如此告訴我們了。祂既然如此說了,一定就值得信賴。事實上,祂在這段談話一開始就已經清楚表明:「你們心裡不要難過,你們應當信神,也應當信我。」(約十四1)

 

耶穌基督是歸回父神的道路

 

當耶穌對他們說:「我去的地方,你們知道那條路。」(約十四4) 門徒多馬立即回應說:「主啊,我們不知道祢去的地方,怎能知道那條路呢?」我很喜歡像多馬這樣的人,他很真誠,既然他心中有疑問,就毫不遲疑地發問了,因為他真的想要把每件事情全都瞭解清楚;就這方面的性格會有許多人跟他類似。多馬覺得必須把耶穌剛才所說的話問清楚,而追問:「主啊,祢要去的這個地方到底在哪裡呢?」他需要知道耶穌的去處,以便曉得如何可以跟隨祂前往祂所在的地方。他那顆忠誠的心甚至不能想像他的主會去任何地方而不帶著他。事實上,他早已做好心裡準備;不久之前在約旦河東他還對其餘的門徒說:「我們也去跟祂(耶穌)一同死吧!」(約十一16)

 

耶穌對他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如果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夠到父那裡去。如果你們認識我,就必認識我的父;從今以後,你們認識祂,並且看見了祂。」(約十四6-7)

 

儘管耶穌這個稍長一點的回答中,已經隱藏了多馬想要得到的答案(祂是要到父那裡去) , 然而多馬似乎一下子領會不過來。沒有期待中的指南或是要做的事情的安排清單,耶穌的回答是一個人,就是耶穌祂自己。耶穌這段話的重點,在於給出祂的第六個「我是」(神所啟示摩西關乎祂自己的名字(出三14)) 的宣告 。論到耶穌基督自己,祂曾經說過:「我就是生命的食物」(約六35,48,51);「我就是世界的光」(約八12);「我就是門」(約十7,9);「我就是好牧人」(約十11,14);「我就是復活和生命」(約十一25);「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約十四6);「我是真葡萄樹」(約十五1,5) 。在目前祂想要宣告第六個「我是」,「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中,祂主要著重的在於「我就是道路」,因為祂強調說明:「如果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夠到父那裡去。」至於祂還順便講到的真理和生命這兩項,乃是作為輔助性的敘述,來襯托出祂是道路的確實性。如果我們想要尋找一些指南得以與神相合,在祂面前可以存無虧的良心,那麼我們必須來仰望耶穌基督。我們必須前來就近祂,又讓祂充滿我們的生命;因為我們所需要的神的一切真理和生命,全都有形有體地居住在祂裡面。如果還有其他的的道路可以通往父神,你想祂不會告訴我們嗎?祂乃是唯一的道路,正如祂所說的:「如果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夠到父那裡去。」(約十四6) 作為一個人,我們會比較喜歡得到一套規則、律法或者禮儀,讓我們作了就可以有所交代或者得到獎賞。如此一來我們可以有一種自我的成就感,以及讓我們覺得有了把握。我們想要透過作些甚麼事來賺取永遠的生命,因為我們需要覺得有把握,覺得自己能夠掌控。然而耶穌不給我們別的,只把祂自己給我們。祂宣告說:祂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

 

有一則很出名有關大名鼎鼎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故事是這樣的:他住在普林斯頓,有一天他坐火車外出,半路上查票員進入車廂一個一個地剪票,當查票員來到愛因斯坦的面前,他伸手到上衣口袋裡去拿票,但發現找不到票了;於是又到褲子口袋裡找,也沒有;打開公事包,仍然沒有;然後他低頭看自己的座位,還是找不到自己的車票。這時候,查票員有禮貌地笑著說:「愛因斯坦博士,我知道您是誰。我們所有人全都認識您是誰。我敢打賭您一定買過票的,找不到票不用介意了。」愛因斯坦向這位好心的查票員點頭致謝。查票員繼續往前剪票,當他已經檢查完畢全車廂,正想走到下一個車廂,一轉頭卻看見愛因斯坦彎腰跪在地板上,認真在座位底下尋找自己的車票。於是查票員趕過去說:「愛因斯坦博士,愛因斯坦博士,請不用擔心。我知道您是誰,沒有問題。您不用車票,因為我確定您一定買過票。」愛因斯坦看著他,說:「年輕人,我想我也知道我是誰。可是如今我所不知道的是,我到底要去哪裡?」

 

你可能聰明一如愛因斯坦,然而如果你不認識耶穌基督的話,你就不曉得你到底要去哪裡?意思是說,你不曉得你人生的終極目的地何在。好消息是耶穌告訴我們,我們可以認得道路,因為祂本身就是引領我們到達我們終極目的地的道路。

 

你覺得在我們這時代,絕對真理的觀念正在受人攻擊嗎?在這情況下,人們對於意義和真理的追尋,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耶穌基督就是通往神那裡的道路,因為只有祂才是真理。當一個人來到基督面前,他就是來到神真理的化身面前;當一個人來到基督面前,他就是來到生命的源頭。為了來到父神的家,我們需要先領受神的生命。要知道我們從亞當所得到的,不足以讓我們回到天上永遠的家鄉。聖經解釋說:

 

死既藉著一人而來,死人復活也藉著一人而來。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裡眾人也都要復活。(林前十五21-22)

 

經上也是這樣記著說:

 

「第一個人亞當成了有生命的人,末後的亞當成了使人活的靈。」但那首先的不是屬靈的,而是屬血氣的,然後才有屬靈的。第一個人是出於地,是屬土的;第二個人是出於天。那屬土的怎樣,所有屬土的也都怎樣;那屬天的怎樣,所有屬天的也都怎樣。我們既然有了屬土的形象,將來也必有屬天的形象。弟兄們,我告訴你們,血肉之體不能承受神的國,必朽壞的也不能承受那不朽壞的。(林前十五45-50)

 

我們需要領受神的生命,而這個生命唯獨透過耶穌基督在加略山所流立約的血而賜下來。你可能是個好人,然而要到父神那裡去,你非得先從基督領受新的生命不可。這原則就是耶穌早已向尼哥底母解釋過的:「我實實在在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約三3) 這裡的「重生」希臘文是gennaō anōthen,意思就是「從上頭而生」,因為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約三6) 而這個從神的靈而生的生命,唯有藉著人真誠的悔改,來到基督面前,並且透過祂為你的罪所流的血進入與神所立的新約,才會臨到。這樣,祂確實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聖經另外記載:

 

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不是摩西把那從天上來的食物賜給你們,而是我父把天上來的真食物賜給你們;因為神的食物就是從天上降下來,把生命賜給世人的那一位。」他們對耶穌說:「主啊,求祢常把這食物賜給我們。」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食物,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六32-35)

 
我們就靈性而,本來是死的;因此,除非有了從耶穌基督的救贖而賜給我們屬天的生命,我們就不可活在神屬天的國度中。我們需要的並不是一個較好的生命,我們需要一種生命的交換,以那永遠的生命來換掉我們這個要朽壞的生命。耶穌在上面這段經文中,非常清楚地告訴我們件事:

 
第一,父神所賜的真食物就是耶穌基督
第二,我們確實需要這個生命的食物。

 
這裡並沒有任何兩可的地方。如果有人對於耶穌所宣告是誰的事還有任何疑惑,那麼這一聲明應該足以讓你一切的懷疑止息了。

 
看見了耶穌就是看見了父

 
之後耶穌再次說明和神乃是等的,說:「如果你們認識我,就必認識我的父;從今以後,你們認識祂,並且看見了祂。」(約十四7) 在十字架和耶穌復活之後,門徒就會對神有一個全而且密契的認識。耶穌會向每一個人顯明神的真實面貌和性格。人一看見耶穌基督如何被釘死於十字架上,就能瞭解神對我們所有世人的心。真正如此地愛我們,寧願代替我們也為我們接如此的酷刑而死。

 
就在這候,腓力挺身來說話,請求:「主啊,請把父顯示給我們,我們就滿足了。」(約十四8) 耶穌似乎對於腓力這要求有點失望回答說:

 
「腓力,我跟你們在一起這麼久了,你還不認識我嗎?那看見了我的就是看見了父,你怎麼還說『把父顯示給我們』呢?你不信我是在父裡面,父是在我裡面嗎?我對你們說的話,不是憑著自己說的,而是住在我裡面的父作祂自己的事。你們應當信我是在父裡面,父是在我裡面;不然,也要因我所作的而相信。」(約十四9-11)

 
門徒花了滿長的一段間才終於領悟了耶穌真正是誰。沒錯,他們今已經相信耶穌就是彌賽亞,也就是基督;然而他們花了長的間,才領悟並且相信耶穌就是神在肉身上的彰顯。神是獨一的,見耶穌就等於神;耶穌所說的話,所作的事,就是住在裡面的父說自己要說的話,作自己要作的事。聖靈光照我們,讓我們可以清楚瞭解這一個奇妙的真理。

 
神正透過耶穌基督所說的每一句話,所作的每一件事情來工作著。是耶穌自己如此說的。(約十四10)

 

這一個奇妙的真理有沒有改變你對於神的印象?是如何改變的?

 

最後,耶穌留給他們一個令人覺得不可思議應許和挑戰: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並且要作比這些更大的,因為我往父那裡去。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甚麼,我必定成全,使父在子的身上得著榮耀。你們若奉我的名向我求甚麼,我必定成全。(約十四12-14) 這聽起來真是天方夜譚,我想他們都一定驚呆了。說明信的人之所以能夠作所作的事,並且還要作比所作更大的事,乃是因為要從死人中復活,並且要往父那裡去又為他們代求。然後,為了強調這應許祂特別挑戰他們要奉的名向求任何事情,並說就必定成全。

 

你想耶穌所說比這些更大的事(約十四12),指的是甚麼?

 

許多人認為既然耶穌必須離世歸到神那裡,而讓的門徒承擔起未來整個神國度事工的成長,假以日,靠著父所應許的聖靈,這門徒一定會使這一事工倍增,神的國度就會在地上日漸增長。另有些人認為這可能指的是類似于記載在使徒行傳中的事,如有人從保羅身上拿手巾放在病人身上,病人就好了(徒十九11-12);又如有人得彼得的影兒照著就得醫治了(徒五15-16)。不過,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道總是傳開了,父神的事工擴展了,父神因著子得榮耀,並且不斷地得榮耀。

 
禱告:神,謝謝祢為我們提供了一條道路,讓我們可以回到祢的家永遠與祢同住不管我們在這世上經歷怎樣的苦難,只要一想我們可以回到祢那裡的候,我們的心就大得激勵。我們渴望與祢同住渴望可以瞻仰祢的榮美。阿

 

Pastor Keith Thomas.

 

Email: keiththomas7@gmail.com 

 

Website for free bible studies: www.groupbiblestudy.com

 

 
PayPal ButtonPayPal Butt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