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欲了解更多繁體中文的研究,請點擊這裡

21. Jesus, The Resurrection and the Life

21. 耶稣,复活和生命

暖身問題:你最長的徒步旅行是哪一次?

 

有一個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馬利亞和她姊姊馬大的村莊。這馬利亞就是後來用香膏抹主,並且用頭髮把主的腳擦乾的那人;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姊妹二人派人到耶穌那裡去,說:「主啊,祢所愛的人病了。」耶穌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而是為了神的榮耀,使神的兒子因此得到榮耀。」耶穌向來愛馬大和她的妹妹馬利亞,以及拉撒路。祂聽說拉撒路病了,仍然在原來的地方住了兩天,然後對門徒說:「我們再到猶太去吧。」門徒對祂說:「拉比,近來猶太人要拿石頭打祢,祢還到那裡去嗎?」耶穌說:「白晝不是有十二個小時嗎?人若在白晝行走,就不會跌倒,因為他看見這世上的光;人若在夜間行走,就會跌倒,因為他沒有光。」(約十一1-10)

 

約翰福音第十章的末尾講到,耶穌作了一次長途、一直走下坡路的旅程,從海拔高度約2500英呎的耶路撒冷一路下到海平面之下約825英呎約旦河谷。聖經說祂「到約翰從前施洗的地方,就住在那裡。」在耶路撒冷,那些猶太人要拿石頭打祂,祂就立刻動身出發,因為祂告訴眾人,祂是真正的牧人,並且宣告說:「我與父原為一。」這大大激怒了已經宗教化的猶太人,所以他們想要找機會殺祂,但耶穌逃脫了他們的抓捕。這樣,我們看見耶穌如今來到約旦河谷一群樂於迎接祂的人當中。這地方靠近死海,乃是地球上最低的所在。祂就住在那裡,並且服事這群樂於見到祂的人。人們的心早已預備好了,因為施洗約翰曾經在這個地區傳過道。聖經記載有許多人到祂那裡去,接受祂的服事。在那裡就有許多人信了耶穌。(約十42)

 

也就是當耶穌住在那裡的時候,祂和門徒聽見了馬大和馬利亞派人所帶來,拉撒路生了重病的消息。馬大和馬利亞所住的村莊伯大尼,位於耶路撒冷東邊大約一英哩半;從約旦河谷回到伯大尼一路都是上坡,大概有18英哩,得花一整天的工夫才能抵達。

 

如果我們多想想約翰在這裡的寫法就會覺得滿有趣的,因為他說:「有一個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馬利亞和她姊姊馬大的村莊。」(約十一1) 伯大尼被稱為就是「馬利亞和馬大」的村莊;你不覺得當你如此愛主,人們開始使用你的名字來稱呼你所居住的城市時,真正是何等奇妙的一件事嗎?而且從他的寫法,約翰似乎假設他的讀者早已從其他的福音書中,知道了馬利亞就是後來用香膏抹主,並且用頭髮把主的腳擦乾的故事中的主角。(約十一2) 約翰自己要等到下一章,才會敘述馬利亞這個動人的故事。這對姊妹派人到耶穌那裡去,說:「主啊,祢所愛的人病了。」這裡意思是說,拉撒路病了。我們必須牢記,他們姊弟三人乃是耶穌的密友,祂最喜歡和他們在一起共度時光。馬利亞和馬大並未明講祂必須立即回來,因為這樣的要求顯然會讓耶穌感受到壓力;她們知道在耶路撒冷的宗教領袖正積極要搜捕祂,而且想殺祂,讓祂回到離開耶路撒冷這麼近的伯大尼是很危險的事。然而,拉撒路的病情這麼快地惡化,至少總該讓耶穌知道才好。我的猜測是:馬大和馬利亞一定知道耶穌曾遠距離醫治過病人,例如那位迦百農百夫長的僕人,當百夫長說:「主啊,要祢到舍下來,實在不敢當。只要祢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我自己是在別人的權下,也有兵在我以下;我對這個說『去!』他就去,對另一個說『來!』他就來;對僕人說『作這個!』他就作。」於是耶穌對百夫長說:「回去吧!事情必照你所信的給你成就。」他的僕人就在那時痊癒了。(太八5-13) 還有一次耶穌又到了加利利的迦拿,有一個大臣,他的兒子在迦百農患病快要死了,就來見祂,求祂下去醫治他的兒子。耶穌告訴他:「回去吧,你的兒子好了。」那人信耶穌對他說的話,就回去了。隔天他正下去的時候,他的僕人迎著他走來,說他的孩子好了。他就向僕人查問孩子是甚麼時候好轉的。他們告訴他:「昨天下午一點鐘,熱就退了。」這父親就知道,那正是耶穌告訴他「你的兒子好了」的時候,他自己和全家就信了。(約四46-53) 姊妹倆潛意識裏相信,耶穌也能同樣地醫治拉撒路。

 

耶穌聽見這消息之後的回應是告訴那人說:「這病不至於死,而是為了神的榮耀,使神的兒子因此得到榮耀。」當然那人立即回去,把耶穌所說的話傳達給馬大和馬利亞了。然而問題是,儘管耶穌這樣說了,拉撒路卻已經死了。讓我們仔細想一想。那人需要走一天的時間,才能來到耶穌這裡。聖經特別記載,耶穌「聽說拉撒路病了,仍然在原來的地方住了兩天(約十一6),然後對門徒說:『我們再到猶太去吧。』」可見祂是在聽見消息之後第三天才來到伯大尼。可是當耶穌到了,知道拉撒路在墳墓裡已經四天了。(約十一17,39) 換句話說,幾乎在那人起程之後不久,拉撒路就死了!

 

你想耶穌為甚麼仍然在原來的地方住了兩天才動身前往伯大尼?你曾經質疑過神在時機上的安排嗎?

 

猶太人的傳統教導,人死後三天之內,他的魂魄還有可能逗留在死人附近;如果超過了三天,當死屍的臉變色,而且身體明顯開始腐爛,那麼他們就確定這個死人絕對還不了魂。這樣,猶太人相信人死三天之後,他的靈魂絕不可能再度進入身體裡面。當那人找到耶穌的時候,祂已經完全清楚父神心中所想要作的事。主耶穌所到過的每一場葬禮,祂都叫那死去的人重新活了過來。祂使拿因城寡婦的兒子復活(路七11-17),使一位會堂的主管睚魯的女兒復活(太九18-26),現在輪到拉撒路。如果耶穌一聽見那人報告的時候,立刻趕回伯大尼,那麼拉撒路頂多只是死了兩天而已。人們有可能會認為拉撒路又活過來,也許只不過是個醫治事件,而不見得是個復活事件。然而父神在這裡想要教導我們所有人的,就是耶穌實際上乃是復活與生命。(約十一25) 猶太人相信有一天死人都要復活,他們也相信彌賽亞的記號之一,就是祂要叫死人復活起來。拉撒路從死人中復活過來,誠然是個奇妙的神蹟;然而更加重要的意義在於這事能向猶太人証明,祂真的就是他們的彌賽亞,祂擁有勝過死亡的權柄和能力。舊約中以賽亞和但以理都講過:

 

「屬祢的死人要活過來,他們的屍體要起來;那些住在塵土裡的必醒起,並且歡呼。因為祢的甘露像早晨的甘露般臨到,使地交出離世的人來。」(賽二十六19)

 

 「必有許多睡在塵土中的人醒過來,有的要得永生,有的要受羞辱,永遠被憎惡。那些使人有智慧的必發光,好像天上的光體;那些使許多人歸義的必發光,如同星星,直到永永遠遠。」(但十二2-3)

 

拉撒路的死亡超過了四天的意義在於,人們的心目中再也無可疑惑,他確確實實是從死人中復活過來的。這就給了他們一個確據:耶穌真正就是彌賽亞!

 

現在讓我們回頭來看,住在約旦河谷死海附近的耶穌和祂那些門徒。當那人帶來拉撒路病了的消息之後,從耶穌的回答:「這病不至於死」,門徒一點也不用為拉撒路擔心。所以兩天後當耶穌告訴他們說:「我們再到猶太去吧。」每個門徒所瞭解的,就是耶穌要回耶路撒冷去;因此,他們的自然反應就是立即提醒祂說:「拉比,近來猶太人要拿石頭打祢,祢還到那裡去嗎?」事實上他們知道不僅耶穌有危險,所有的門徒也同樣可能面對危險。那些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宗教領袖已經決意要殺害耶穌,而且每個門徒也都被貼上標籤,認定他們就是叛亂份子的黨羽;因此,門徒們看不出任何正當的理由,為甚麼現在必須回到耶路撒冷去自投羅網呢?就他們所知,拉撒路不可能有甚麼問題;耶穌豈不是說過拉撒路「這病不至於死」的嗎?因此他們這幾天一直都以為拉撒路平安無事,直到如今祂公開地告訴他們:「拉撒路死了。」(約十一14) 這樣你可能會懷疑,耶穌對那位信差所說的話,會有甚麼錯誤嗎?當然沒有任何錯誤,因為耶穌是要強調,到最末了拉撒路是不會死的,而且祂當時還繼續說明:「這病不至於死,而是為了神的榮耀,使神的兒子因此得到榮耀。」耶穌向這些門徒保証,「白晝不是有十二小時嗎?人若在白晝行走,就不會跌倒,因為他看見這世上的光。」當然,那時的時間沒有如今計算地準確。然而,祂繼續告訴他們,黑夜接著就要降臨,並且從祂在十字架上釘死,直到祂勝過死亡復活之前掌權。耶穌知道自己的時間即將來到,然而直到這時間來到之前,祂完全不用害怕,只要持續地行走在光中,作父神要祂作的事。

 

耶穌說完這些話,跟著又對他們說:「我們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要去喚醒他。」門徒說:「主啊,如果他睡了,就會好過來的。」其實耶穌是指著拉撒路的死說的,門徒卻以為祂是指正常的睡眠說的。於是,耶穌公開地告訴他們:「拉撒路死了。我為你們歡喜,因為我不在那裡,是要使你們相信。現在我們到他那裡去吧。」那稱為「雙生子」的多馬,對其他的門徒說:「我們也去跟祂一同死吧!」耶穌到了,知道拉撒路在墳墓裡已經四天了。伯大尼靠近耶路撒冷,相距約有三公里。有許多的猶太人來到馬大和馬利亞那裡,為了拉撒路的死來安慰她們。馬大聽見耶穌來了,就去迎接祂,馬利亞卻仍然坐在家裡。馬大對耶穌說:「主啊,如果祢早在這裡,我的兄弟就不會死了!就是現在,我也知道無論祢向神求甚麼,神必賜給祢。」耶穌對她說:「妳的兄弟必會復活。」馬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會復活。」耶穌說:「我就是復活和生命;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要活著。所有活著又信我的人,必定永遠不死,妳信這話嗎?」她說:「主啊,我信;我已經信了,祢是基督,是神的兒子,是那要到世上來的。」(約十一11-27)

 

耶穌使用「睡著了」來描述拉撒路死了;我們這些同樣作為信徒的,是否會照樣進入無意識的睡眠狀態,直等到祂來?當我們死的時候,會有甚麼事發生在我們身上呢?

 

耶穌描述一個信徒的死有如「睡覺」那樣。死就是人的靈魂和自己的身體分離了。身體在墳墓中安睡,然而靈魂,就是我們裡面那看不見的組成部分,也就是我們真正的自我,會回到主那裡與祂同在。司提反,教會史上的第一位殉道者,當猶太人因著他的信仰要用石頭打他時,他看見神的榮耀,並且看見耶穌站在神的右邊。(徒七56) 然後聖經記載:他就在主裡睡了。(徒七59) 他的身體是躺在那堆石頭底下,然而主耶穌基督卻從祂通常坐在父神右邊的位置站了起來,為要迎接司提反的靈魂來到祂裡面。當耶穌叫睚魯的女兒復活,聖經說:「她的靈魂回來了,她就立刻起來。」(路八55) 既然是說她的靈魂回來了,我們當然就要問:她的靈魂是從何處回來的?答案明顯是,她的靈魂一直在父神那裡,儘管她死了的身體那時候是躺在耶穌面前。保羅在他的書信中如此說明:

 

「基督替我們死,使我們無論是醒著或睡著,都和祂一同活著。」(帖前五10)

 

可見就算我們的身體死了(睡著),我們仍是非常活潑靈動地在基督裡面,與祂一起活著。保羅在聖經另外一個地方如此說明:

 

「但如果我仍在世上活著,能夠使我的工作有成果,我就不知道應該怎樣選擇了!我處於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那是好得無比的。可是為了你們,我更需要活在世上。」(腓一22-24)

 

保羅說他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倘若他相信自己死後就了無知覺,那麼他就絕對不可能繼續補充說:「因為那是好得無比的」。正好相反,保羅完全相信,就在他死的那一刻,他就立即與基督同在了。當我們像保羅那樣真正相信,離世與基督同在是好得無比的;這種在基督裡的信心態度就將我們預備好,足以面對任何的情況或者災難。

 

我們太常輕看多馬,說他是個多疑的人;然而在這裡我們卻看見,當耶穌告訴大家回猶太去的時間到了,那稱為「雙生子」的多馬,立刻預備好行裝,並且對其他的門徒說:「我們也去跟祂一同死吧!」他心裡已經完全決定要和耶穌一起共赴患難。對於許多人,死亡可能是最大的恐懼;然而耶穌這位萬王之王,已經為我們勝過死亡以及陰間,好叫我們可以將自己的生命交託給祂。

 

耶穌聽見拉撒路的消息之後,還刻意拖延了兩天才動身前往伯大尼。分享你曾經有過對於神時機的安排感到大為挫折的經驗。事後你是否明白了神為何拖延呢?

 

有一段三年半之久的時期,為了爭取在美國的永久居留權,我必須經歷多次移民法庭的審訊。那是一種似乎永遠沒完沒了的熬煉,因為在那段等候的期間,我不得支領任何工作的薪水,我不得不在生活和官司的財務方面完全仰賴神的供應。在那三年半裡我感覺非常挫折;若不是因著神的恩典和一些十分珍貴的朋友,我真的不曉得自己是如何撐過的。回顧往事我自覺信心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千錘百鍊出來了;有那麼多次我們已經來到「山窮水盡疑無路」的生死關頭,然而信實的神總會打發人來,陪著我們經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樂。

 

本章第17節告訴我們,耶穌到達伯大尼的時候,知道拉撒路在墳墓裡已經四天了。這時顯然耶穌剛剛抵達村外,尚未來到馬大和馬利亞的家;因為聖經是說:馬大聽見耶穌來了,就去迎接祂,馬利亞卻仍然坐在家裡。(約十一20) 有趣的問題是馬大迎接耶穌的地方到底在哪裡?一個很可能的答案就是祂和門徒剛抵達村外,就是那一大片村民埋葬死人的墳場旁邊;而馬大的家在村子裡,需要從墓地沿著路一直前行才能抵達。顯然,耶穌和門徒沿著耶利哥一路走來,尤其靠近伯大尼之處有一段陡峭的上坡路,他們走累了,就先在這裡喘口氣。馬大一聽見耶穌來了,幾乎是出於一種本能,立即丟下手邊的一切工作,甚至也忘記了招呼馬利亞一聲,急忙衝到耶穌那裡去。然而,耶穌一定要等到馬利亞也來了,才要叫拉撒路復活。祂要讓這兩姊妹同時在場,好一起迎接從死亡的睡眠中醒過來的弟弟拉撒路。

 

馬大、馬利亞和拉撒路這個家庭,顯然在耶路撒冷有不少的朋友,因為聖經告訴我們:「伯大尼靠近耶路撒冷,相距約有三公里。有許多猶太人來到馬大和馬利亞那裡,為了拉撒路的死來安慰她們。」(約十一18-19) 約翰並未告訴我們為甚麼馬利亞留在家裡,沒有跟馬大一起去迎接耶穌。我們知道馬大天生最懂得如何接待人,也許她從上次馬利亞坐在主的腳前聽神的話這件事情學到功課,這一次她決定把主放在第一位,而把接待客人、滿足客人的需要放在其次。我們不知道為什麼馬利亞沒有與馬大同去,而留在了家裡。當馬大急急地來到耶穌面前,這幾天一直盤旋於自己心中的一句話不覺脫口而出,說:「主啊,如果祢早在這裡,我的兄弟就不會死了!」(約十一21) 我們可能常常會為著發生於我們生活中的各種事情感到遺憾,不管這些事情是出於自己的選擇,或者是出於命運的撥弄。因此我們的一生中,老是盤旋著「如果」或者「要是」這類的念頭和疑問;然而,我們若是始終聚焦於這類生命中覺得遺憾的問題,那麼有可能我們就會忽略掉那種更重要的問題,像是「現在該怎麼辦?」在馬大現今的情境中,一個可以向主提出的更好的問題就是,「主啊,現在該怎麼辦?下一步會是甚麼呢?」沒有任何問題或者情境是那麼巨大或者複雜,以致於讓你找不到答案,特別當我們邀請主耶穌來介入,並且以祂的大能突破其中的死結。上面已經看見馬大表達了她的遺憾,然而她也深知對祂而言,不存在任何事是太困難的,因此她進一步冒險地繼續向耶穌說:「就是現在,我也知道無論祢向神求甚麼,神必賜給祢。」(約十一22)

 

當我們讀著馬大和馬利亞的故事時,常會對馬大多少有些挑剔;然而我相信,主耶穌其實是存著一顆非常溫柔的心,來看馬大裡面的憂傷;並且感受著她的痛苦。當我們往前讀這段經文,馬大在許多地方真正表現得可圈可點。她敢於盼望並且宣告說,她相信耶穌就是彌賽亞,是神的兒子,是那要到世上來的!(約十一27) 我們可能也曾經在自己的情境中,辨認出耶穌的臨在;但是你可曾像馬大那樣,存著充滿期待的心向主耶穌伸出手來?馬大的信心也曾被主耶穌提昇到一個地步,讓她能夠說出:「就是現在,我也知道無論祢向神求甚麼,神必賜給祢。」(約十一22) 但是,她少作了一件事,沒有開口向主耶穌求!我們當中許多人就像她那樣,信心已經被增強到能夠移山的地步,可惜卻沒有開口求耶穌施行神蹟奇事,好叫我們的信心能夠被驗証並且落實了。這裡的情況有點像那位,他的兒子被啞巴鬼附著的父親的故事:

 

「耶穌問他父親:『這事臨到他有多久了?』他說:『從小就是這樣。鬼常常把他扔在火裡水中,要毀滅他。如果祢能作甚麼,求祢可憐我們,幫助我們。』耶穌對他說:『如果祢能!(耶穌套用他的話,突顯他的信心只留在如果的層面。)─對於信的人,甚麼都能!』孩子的父親立刻喊著說:『主啊,我信。但我的信心不夠,求祢幫助我!』」(可九21-24)

 

這個人就像馬大那樣,必須和自己裡面不信的惡心爭戰。他相信耶穌有能力醫治並且釋放他的兒子,然而卻像我們當中許多人,包括馬大在內,我們的信心被眼前這麼可怕、完全不可能的情境所侷限了;我們真的需要從神來的幫助,好戰勝自己裡面這種不信的惡心。那位偉大的自有永有的「我是」(出三14) 正站在馬大面前,尋找著她信心的表白。祂對她分享祂自己到底是誰,說:「我就是復活和生命;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要活著。所有活著又信我的人,必定永遠不死,妳信這話嗎?」(約十一25-26) 這就是耶穌的第五個「我是」的宣告。彷彿祂正在對她說:「馬大,我就是你所需要的一切。」我們常常看見耶穌使用各種方式,來擴展門徒的信心。上面所談到耶穌和馬大之間的對話,正是祂用來擴展馬大(甚至也包含我們當中每一個人) 的信心的方式;那就是祂要我們舉目仰望祂,同時邀請祂進入我們所面臨的情境,並且期待主耶穌會作某些事,來回應我們的信心。聖經說:「你們得不到,因為你們不求。」(各四2) 在目前馬大所面對的情境中,耶穌就是那位在祂自己裡面,擁有生命以及復活能力的人,因為祂就是生命和復活。主耶穌基督期待我們,願意擺脫自己一向所關注的那些「如果」或者「要是」的問題,反過來認真地求問祂:「主啊,現在該怎麼辦?下一步祢想要作甚麼呢?」

 

你一生中是否有過艱難的時期或者經歷,讓你一再地說:「如果這件事沒有發生就好了!」或者「要是我當時作出另外一個決定就好了!」當你對於以往的經歷或者現在的困難有著嘆息和哀傷,你如今儘可放膽地邀請耶穌進到你所在的情境中來。

 

你的「如果」情境是甚麼?你心中想到甚麼事情?如果你想要,可以分享出來。(不要勉強,你可以跳過去不分享。) 稍後,當本課程快結束時,我們會有一段禱告的時間,同時要開口向主求問下一步:「主啊,現在該怎麼辦?」

 

於是馬大回到家,去叫馬利亞,因為拉撒路復活的神蹟,要一直等到馬利亞來了才會發生。當馬利亞衝出家門,所有人都跟著她。經上記載:

 

馬大說了這話,就暗暗地叫她妹妹馬利亞,說:「老師來了,祂叫你。」馬利亞一聽見,就急忙起來,到耶穌那裡去。那時,耶穌還沒有進入村子,仍然在馬大迎接祂的地方。那些在房子和馬利亞在一起安慰她的猶太人,見她匆忙地起來出去,就跟著她,以為她要到墳墓那裡去哭。馬利亞來到耶穌那裡,一看見祂,就俯伏在祂腳前,說:「主啊,如果祢早在這裡,我的兄弟就不會死了!」耶穌看見她在哭,和她一同來的猶太人也在哭,就心裡激動,難過起來,說:「你們把他安放在哪裡?」他們說:「主啊,請來看。」耶穌哭了。於是猶太人說:「你看,祂多麼愛這個人!」他們中間有人說:「祂既然開了瞎子的眼睛,難道不能使這個人不死嗎?」(約十一28-37)

 

當馬利亞來到耶穌歇腳那個地方,在旁邊那一大片荒丘就是這村子的公共墳場了。從約翰接下去的描述,我們立即感受到從馬利亞身上所湧流出來,那種自然而然的屬靈感動力:馬利亞一看見祂,就俯伏在祂腳前。(約十一32) 儘管她所說的話,幾乎和馬大所說的一模一樣,「主啊,如果祢早在這裡,我的兄弟就不會死了!」但是我們卻看見她說了這句話之後,所發生的事情十分驚人;似乎就在一眨眼間,所有和馬利亞在一起的人全都哭了起來。經上記載:耶穌看見她(馬利亞) 在哭,和她一同來的猶太人也在哭,就心裡激動,難過起來。 (約十一33) 這裡中文譯為「心裡激動」的地方,原來的希臘字是embrimaomai。這個字除了這裡,約翰另外只在第38節又用了一次,也同樣譯為,「耶穌又再心裡激動」。(約十一38) 這個字在馬太福音書和馬可福音書也出現了,只不過意思有點不同:「耶穌嚴嚴地囑咐他們」(太九30) 「耶穌打發那人離開以前,嚴厲地吩咐他」(可一43) 以及「有幾個人很生氣、發怒地向她(或怒斥她)說:『為甚麼這樣浪費香膏呢?這香膏可以賣三百多個銀幣,用來賙濟窮人。』」(可十四5)

 

約翰使用這個表示特別激烈情緒的希臘字embrimaomai,來描寫耶穌對於這些人在村口祂歇腳處情感爆發的回應,他到底想要傳達給我們甚麼呢?為甚麼?

 

約翰使用這個表示特別激烈情緒的希臘字embrimaomai,似乎是為了要描寫他所感受到耶穌心靈中,在那個特別的時刻所蘊釀著的劇烈的憤怒與悲痛。此處引用聖經註釋家威廉·巴克萊所作的註解會有益於我們的理解:

 

「耶穌為何發出怒氣呢?有人認為是因為這些從耶路撒冷來的猶太人的『鱷魚眼淚』,讓耶穌憤怒,因為他們根本是在假哭、作戲。也許這種猜測有幾分可能,假設這些從耶路撒冷來的猶太人,就是那些想要殺害耶穌的猶太人領袖!然而這樣的假設太離譜了,事實上我們看不出任何跡象,來証明他們是在裝假。況且馬利亞的哭絕對是由衷的哀傷和無奈,這種哭似乎帶著強烈的感染力,讓這些專誠來安慰她和馬大的人,忍不住也跟著哭了起來。因此這種解釋法並不恰當。莫法特版本將這句話譯為:『耶穌靈裡受煩擾』,但這『煩擾』太弱了些; 修正標準版本將這句話譯為:『耶穌靈裡深深激動』,可是這樣的譯法,就這個很不尋常的字embrimaomai翻譯得太遜色了;里歐版本將這句話譯為:『耶穌忍受不住靈裡的悲痛,氣得渾身都顫抖起來!』這個譯文倒是摸到真正的意思了。在通常古典希臘文的用法中,embrimaomai的意思是一隻馬鼻中不住『噴氣』;而這裡此字的真正意思應該是,耶穌受到深刻的情緒所纏擾,心靈中無法控制地發出呻吟。從這裡我們找到了福音中最珍貴的瑰寶之一,我們看見耶穌如此深刻地進入人們的憂傷裡面,甚至叫祂的心靈受到極度的痛苦所折磨。」(註1:威廉·巴克萊,《每日查經》約翰福音,聖安得烈出版社,愛丁堡,第97頁)

 

在這裡我們看見一幅好美的圖畫,主耶穌陪著我們一起進入我們的憂患哀傷。先知以賽亞講到「祂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賽五十三3) 主耶穌在這裡乃是聖經所說:「神所要的祭就是破碎的靈;神啊!破碎痛悔的心,祢必不輕看。」(詩五十一17) 的一個完美的典範。我認識一些人,他們如此地溶化於主耶穌的性情中,以致於他們經常為著世人所遭受的痛苦和患難日夜哭泣。擁有一個破碎痛悔的心,而得以進入別人的痛苦,「與哀哭的人一同哀哭」(羅十二15) 真是何等的美妙。主耶穌向我們顯示的,成為我們在這世界上過日子時多麼美好的榜樣啊。

 

下一堂課我們就要仔細研讀,耶穌如何從死人中,叫拉撒路得以復活過來。但是在結束本課程之前,讓我們回頭來處理一下,你個人的「主啊,如果祢早在這裡」的處境。現在是最好的時間,把大家分散成為兩個人一組。請彼此互相為對方禱告,懇求那位偉大的自有永有的我是,前來介入你的情境中,並且成為你及時的幫助;不管你正在經歷的情境是甚麼,祂都會叫萬事互相效力好叫你得益處,只要你愛祂、跟隨祂而行。儘管放膽詢問祂:「主啊,現在該怎麼辦?下一步祢想要作甚麼呢?」

 

禱告:父神,謝謝祢差遣祢的兒子耶穌基督,成為我們最好的榜樣;而且有能力又樂意進入我們的痛苦和患難之中。請幫助我們學會在凡事上都能夠愈活愈像祂。阿們。

 

Pastor Keith Thomas.

 

Email: keiththomas7@gmail.com 

 

Website for free bible studies: www.groupbiblestudy.com

 

bottom of page